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
2021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首場 佛光人深入禪宗般若妙義
2021-02-28
有「中國禪宗典籍之王」美譽的《六祖壇經》,是禪者明心見性的寶典。人間佛教讀書會及財團法人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2月27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首場《星雲大師全集》系列「2021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」,以《六祖壇經講話》為題,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、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、人間佛教讀書會總執行長覺培法師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覺多法師,引領近八百位佛光人一同深入禪宗般若妙義。
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引言提到,六祖惠能大師是生活修行的成功典範,星雲大師倡導人間生活禪,鼓勵生活書香化,透過研討會共讀增加力量,勉勵在座佛光人透過閱讀成為發光體,如3克拉鑽戒在人間各處放光。
依空法師導讀經典,簡介六祖惠能大師生平、修行觀及禪宗法脈,稱其為禪門思想革新者,並略述各品法要及三大思想源流:《金剛經》、《涅槃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,讚譽此經為中國禪宗思想史,從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」三無思想契入經典精華核心。禪宗自六祖起貼近大眾,接地氣,「起信論」是《壇經》最大特色。星雲大師《六祖壇經講話》從多種角度探討此經各方面思想,很多禪宗問題都能從中獲得解答。
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執行長覺培法師主持,對於《六祖壇經》在生活中如何契機運用等各種問題,禮請心培和尚、依空法師及覺多法師與談,三位分別引述佛門公案,分享個人修行體悟,並肯定從「時時勤拂拭」到「本來無一物」,是修持的重要階次。
「《壇經》是發現生命智慧很重要的經典」心培和尚表示,佛陀在人間求道,眾生在人間得度,「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」、「菩提自性本自清淨,但由此心直了成佛」說明自性本具佛性,並於現場吟唱〈無相頌〉,說明偈語圍繞本心,清淨即是心平,生活中外離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,對於稱譏毀譽,內心不隨外境動搖,即是智慧。
依空法師提及《壇經》十二字箴言:「無相為體、無住為本、無念為宗」,不起分別就是無念。最喜《壇經》一句話:「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。做義工若能不著相布施,功不唐捐,功德在於那份服務的心及從中獲得的歡喜與慧命。禪無法言語道斷,不立文字,如人飲水,各自領會。「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」即心即佛。
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覺多法師分享自身經歷,感受佛法不是知識,束之高閣,而是重於應用,結合於生活中。以神秀大師、惠能大師兩則偈語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」、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說明漸修與頓悟;前念迷即凡夫,後念悟即佛,勉勵眾人點亮心燈,照亮別人。
金光明寺佛光青年邱和敬分享,觀照自心,不住念、對境不執著,是當天論壇收到最美的三克拉鑽石。江雲生期許以「不住心」來對治己心,成為別人情緒的焚化爐而非垃圾桶,當義工就是成就最美好的自己,也是最好的修行。「心中無念,定慧等持;化為無盡燈,燈燈相續」,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帶領大家複習及分享課程心得,期許眾人在生活中繼續傳遞正能量。
佛光山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引言提到,六祖惠能大師是生活修行的成功典範,星雲大師倡導人間生活禪,鼓勵生活書香化,透過研討會共讀增加力量,勉勵在座佛光人透過閱讀成為發光體,如3克拉鑽戒在人間各處放光。
依空法師導讀經典,簡介六祖惠能大師生平、修行觀及禪宗法脈,稱其為禪門思想革新者,並略述各品法要及三大思想源流:《金剛經》、《涅槃經》、《維摩詰經》,讚譽此經為中國禪宗思想史,從「無念、無相、無住」三無思想契入經典精華核心。禪宗自六祖起貼近大眾,接地氣,「起信論」是《壇經》最大特色。星雲大師《六祖壇經講話》從多種角度探討此經各方面思想,很多禪宗問題都能從中獲得解答。
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總執行長覺培法師主持,對於《六祖壇經》在生活中如何契機運用等各種問題,禮請心培和尚、依空法師及覺多法師與談,三位分別引述佛門公案,分享個人修行體悟,並肯定從「時時勤拂拭」到「本來無一物」,是修持的重要階次。
「《壇經》是發現生命智慧很重要的經典」心培和尚表示,佛陀在人間求道,眾生在人間得度,「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」、「菩提自性本自清淨,但由此心直了成佛」說明自性本具佛性,並於現場吟唱〈無相頌〉,說明偈語圍繞本心,清淨即是心平,生活中外離善惡境界,心念不起,對於稱譏毀譽,內心不隨外境動搖,即是智慧。
依空法師提及《壇經》十二字箴言:「無相為體、無住為本、無念為宗」,不起分別就是無念。最喜《壇經》一句話:「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。做義工若能不著相布施,功不唐捐,功德在於那份服務的心及從中獲得的歡喜與慧命。禪無法言語道斷,不立文字,如人飲水,各自領會。「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」即心即佛。
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」,覺多法師分享自身經歷,感受佛法不是知識,束之高閣,而是重於應用,結合於生活中。以神秀大師、惠能大師兩則偈語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」、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說明漸修與頓悟;前念迷即凡夫,後念悟即佛,勉勵眾人點亮心燈,照亮別人。
金光明寺佛光青年邱和敬分享,觀照自心,不住念、對境不執著,是當天論壇收到最美的三克拉鑽石。江雲生期許以「不住心」來對治己心,成為別人情緒的焚化爐而非垃圾桶,當義工就是成就最美好的自己,也是最好的修行。「心中無念,定慧等持;化為無盡燈,燈燈相續」,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帶領大家複習及分享課程心得,期許眾人在生活中繼續傳遞正能量。
最新消息
慈善音樂劇場《笠山之歌》 藝術與慈善關懷並行
2025-09-05菲律賓藝術學院悉達多培訓班 戲劇成果展現三好價值
2025-09-05巴西協會物資捐贈 12機構受惠
2025-09-05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堂的生活與清規4-4
2025-09-05紐約道場禪修課程 繁忙中學習靜心之法
2025-09-04曼城佛光人繪彩畫展頒獎典禮 展現學員無限藝術潛能
2025-09-04大甲高工生命教育講座 「從吸毒看健康人生」向毒說「NO」
2025-09-04紐約道場茶行者培訓 茶道中體悟佛法生活智慧
2025-09-04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
2025-09-04佛光山義工會「義期一會」 跨越時空的信仰與交流
2025-09-04
相
關
消
息